跳至主內容

員工故事分享

我要捐款!

生命分享愛

實現長者心願 陪伴度過生命最後一程

實現長者心願 陪伴度過生命最後一程

生老病死是每個人無法避免的過程,當生命步向終點,身體或會受病痛折磨,更會影響心理狀況。安寧服務的目的是為晚期患者減輕身體上的痛苦和緩解不適的症狀,同時減少他們到醫院的頻繁往返以及恐懼感,讓他們有選擇並有尊嚴地走完人生最後一段路。⁣ ⁣ 林伯伯(化名)年近八旬,近年入住保良局樂安居,接受安寧服務。賴美暖姑娘是照顧林伯伯的護士之一,她笑說︰「林伯伯對待我哋好似對待孫仔同新抱咁㗎,而且佢份人好和藹可親,我哋都當佢爺爺一樣。」賴姑娘指晚晴病人特別害怕孤獨,因此除了恆常照顧,她在閒暇時還會和林伯伯聊天談心,尤其二人是同鄉,說起話上來特別投機。「平時同阿爺除咗會聊下家鄉事之外,都會傾下『子女經』。好記得有次我講起照顧仔女嘅煩惱,阿爺講咗一句『兒孫自有兒孫福』,點醒咗我。」⁣ ⁣ 後來,林伯伯透露想在酒樓舉辦一場盛大的生日會,邀請親友參加,院舍上下便立刻開始籌備。然而,好景不常,林伯伯的身體狀況突然轉差,賴姑娘與其他同事商討下,決定先在院舍為林伯伯舉辦一場小型生日會。「雖然生日會地點唔同咗,但勝在人齊,家人同職員可以一齊同阿爺唱生日歌﹑食長壽麵。當阿爺見到咁多人同佢慶祝生日,佢成個人都即刻精神返哂。」儘管生日會已經舉辦了,但院舍的同事們仍然不忘林伯伯想在酒樓舉辦生日宴的願望。「阿爺唔方便再四圍去,所以我哋打算將日間中心裝飾成酒樓,再由酒樓運食物過嚟,希望可以滿足到佢嘅心願。」⁣ ⁣ 不論是林伯伯的情況,或是多年的工作都令賴姑娘對生死有更深的體會︰「要珍惜光陰,珍惜眼前人,希望我每日嘅工作可以為院友提供多一份溫暖。」⁣ ⁣
護理員值得大家尊重-保良局郭羅桂珍護老院護理員Apple

護理員值得大家尊重-保良局郭羅桂珍護老院護理員Apple

「護理員唔係只識得換片、沖涼,護理員值得大家尊重」-保良局郭羅桂珍護老院護理員Apple。   工作量大、受氣、骯髒、輪班工作……不少人認為安老院護理員工作辛苦,亦「看不起」護理員工作,不願意入行。從事長者服務已經18 年的梁詩萍A p ple 卻笑著說︰「照顧長者係辛苦㗎,但係如果我辛苦可以令到老人家開心,咁就係值得。將心比心去做,這刻長者嘅感受就係你將來嘅感受。」   早上七時,一般辦公室上班族可能正剛剛起床。Apple已換好一身制服,回到院舍開始一天的工作︰協助長者起床、清潔、準備早餐;然後轉眼已是早上八時半了,Apple 與其他護理員一齊協助長者洗澡、安排認知障礙訓練小組或進行香薰按摩。到了約11 時,便是長者的午餐時間,護理員們一邊餵老友記進食、一邊與他們聊天「盡訴心中情」,團隊然後協助各位老友記午睡過後,Apple 休息進膳,隨後便是與下一更同事進行交更簡報、巡房……   忙碌過後,Apple 坐下來與小編娓娓道來她擔任護理員的經歷︰「以前媽媽不認同我(做護理員),公眾對護理員嘅印象就係(幫長者)換片、沖涼,大家唔係以正面嘅態度睇我地嘅工作。但其實長者有事或者係最危險嘅一刻,通常護理員係第一個發現,例如可能護理員會喺幫長者換片時發現長者手腳無力,可能係院友突然病發嘅先兆。」   經過10 多年的努力,Apple 憑著她專業、細心和認真的工作態度,漸漸得到長者院友、家屬的認同,和長者像朋友一樣相處,有家屬在長者離世後,邀請Apple 為長者撰寫禮文及出席安息禮拜。   Apple 笑言,現在她的工作已得到家人朋友的認同︰「家人或朋友有長者要入住安老院,佢哋自自然然會問我意見。我最開心係見到老人家笑,佢哋笑一下好過我笑十下,我寧願辛苦啲,希望可以令老人家喺佢地人生最後階段過得更美好。」   除了身邊人的認同,Apple 更加希望透過自身的經歷,向公眾傳達︰「護理員值得大家尊重」。  
保良局卓越團隊嘉許計劃

保良局卓越團隊嘉許計劃

熱誠?創意?團結?什麼才是你認為最重要的員工質素? 保良局本年舉辦卓越團隊嘉許計劃,鼓勵各部門及專業團隊遞交「以人為本,專業為先」的服務項目。日前由保良局主席為首的評審團隊,從22個優秀項目中,挑選了4個服務榮獲卓越獎。計劃推行及評審過程中,是對員工的鼓勵、更是對服務的關注;見證著服務團隊對受眾的關愛、對自身團隊的歸屬感、對創新服務的承擔。   我們一同感受4個卓越獎得獎項目中,團隊的努力和關愛: 粵劇奇跡 平常人在殘疾人士身上看到缺乏, 但團隊卻看到機會。 為他們創造機會,去學粵劇; 為他們創造機會,踏台板表演; 為他們創造機會,走入社區做服侍。   如果台上一分鐘,台下要十年功的話,他們付上更多十倍。 由拉筋開始,由謝幕結束。 按圖了解更多 按圖了解更多 南TEEN傳耆泰拳操 南亞裔青年+長者+泰拳?有發揮空間?有! 社工以「優勢觀點」介入,讓南亞裔青年教長者打泰拳, 長者以教導本地傳統文化回禮。 兩個本是毫不相干的群體,因保良局相遇結緣, 更有長者將孫兒的西裝送給窮困青年,讓他可穿西裝去見工。 拳腳無眼但有情。 「回味」流心軟餐 緣自對吞嚥困難人士的關愛,以創新技術製作易入口的軟餐, 讓他們重拾進食樂趣。回味除了來自食物外, 也來自嚐到那久違了的情懷,窩心滋味,只此一家。 按圖了解更多 按圖了解更多 綜合審批系統 (IAS)   看到系統兩字,已經感到複雜; 如果要改一個牽連多個部門,使用多年的系統,更談何容易。   但他們做到了。說出來未必擲地有聲,用起來卻會讚歎不絕。 程式碼背後,是一份對提高成本效益的堅持及夢想。
車廂以外 享受多重角色身份

車廂以外 享受多重角色身份

工作框框以內,羅永瑞是長者中心的小巴車長。他盡責、守時,每天安全接載長者來往中心及住所。   跨出工作框框,他早已把這個工作了16年的地方視為自己的第二個家,結合自己的興趣與專長,在工餘時自我增值,鍛鍊出多重身份,他既是中心的「開心果車長」、也是中心的「維修大師傅」,也是「道具大王」,亦是「養魚達人」,為的只是希望他的另一個家變得更溫馨︰「為自己屋企做事,令家人高興,不會覺得累不會辛苦。」 開心果車長 羅永瑞任職保良局周鴻標老人日間護理中心的車長,今年已經踏入第16個年頭。   羅永瑞沒有將小巴車長當成是庸庸碌碌的平凡工作,在他眼中,中心的小巴不只是方便長者往返中心的接載工具,更是可帶給長者歡樂的相處空間,「路上塞車可能會令人不耐煩,但亦可以係一個同老友記加深認識的機會,講下笑話、趣聞氹佢哋開心。」和藹可親、笑容滿面、充滿朝氣的羅永瑞,讓中心每位老友記倍感親切可靠。   維修『大師傅』 做好車長本份,羅永瑞亦跳出工作框框,希望讓中心──他的第二個「家」變得更好。他會在工餘時間看書、上網累積維修知識,協助中心一些簡單維修工作──換光管、修理水龍頭等「小兒科」問題固然難不到他,甚至去水渠淤塞、牆身滲漏、車輛保養等較複雜的他也能應付自如。   道具大王 每逢中心舉辦各類型活動,也不難發現羅永瑞的身影,攤位遊戲用具、抽獎活動輪盤等道具、儲存架等傢俱,甚至是認知障礙症長者鞋上的磁性鞋釘,部分也是自他的一雙巧手,「中心10多年前開始招收有認知障礙症嘅長者會員,佢哋可能有遊走行為,安裝咗磁性鞋釘,配合中心大門嘅防遊走警報器,可以大大減少佢哋自行離開中心而走失嘅風險。」   養魚達人 要預防認知障礙症長者遊走,除了硬件配合,留住長者的「心」也很重要,中心經理及主任與羅永瑞於是構想,在中心擺放一個大魚缸,養一些鮮艷的熱帶魚。羅永瑞自發積極搜尋資料、報價、購買擺設、學習養魚及種水草的知識及技巧,邊學邊做,漸漸成為中心的「養魚達人」,轉眼間已養了好幾代魚兒。羅永瑞會經常與一眾長者分享魚兒的出生和成長故事,色彩斑斕的大魚缸吸引不少認知障礙症長者駐足賞魚及協助餵食,遊走行為大大減少。   長者的笑顏,是羅永瑞最大的滿足感與成功感,也是他跨出工作框框外看到最美麗的風景。  
改善家居及社區照顧服務 長者的貼心管家

改善家居及社區照顧服務 長者的貼心管家

為長者送飯、清潔家居、協助洗澡、剪頭髮、量血壓、陪診……這些全部都是保良局安老服務改善家居及社區照顧服務團隊每天的工作,每件事單獨看來都似是微不足道,但這些點點滴滴,全都是獨居長者或雙老家庭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也是他們可愉快地在熟悉的社區居家安老的重要一環。   劉婉玲任職保良局葵青改善家居及社區照顧服務照顧員已有10年,這天她到一個雙老家庭—韓伯伯和黃婆婆家中服務,除了協助長者量體溫、量血壓、做健體運動、洗澡外,亦和兩老一起閒話家常︰「我教婆婆用手機睇鄭少秋、用Whatsapp,婆婆教我煮餸。」   劉婉玲坦言,作照顧員最重要的是耐心,真誠關顧長者,才可慢慢與長者由互不認識發展至互相信任。長者的一個微笑、家人的一個道謝,都是婉玲工作中滿足感的來源。   保良局葵青改善家居及社區照顧服務主任徐家健表示,本港社會人口老化,10年後將有1/3人口是長者,故保良局一直推出各項家居照顧服務,讓長者可以在熟悉的社區環境安享晚年,「我們整個團隊有不同專職同事,包括護士、物理治療師、社工、照顧員等等,一方面好像長者的管家,為他們送飯、購買日用品、清潔家居;另一方面又是長者的健康顧問,每日留意他們健康、提醒他們食藥,需要時陪伴他們覆診等等;亦更加像長者的朋友,不單是提供服務,更重要是陪伴同關心長者,跟他們一起在社區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