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內容

保良故事集

我要捐款!

生命分享愛

助養承傳 點亮彼此

助養承傳 點亮彼此

「對我嚟講,做善事只係諗住付出,能夠同呀女一齊助養,不知不覺間令我哋嘅關係更加密切,更多話題,呢啲原來係我自己都未必察覺到嘅收穫。」   要堅持行善多年,談何容易;更何況是把善行傳承,影響家人及身邊人?但眼前的黃太及黃小姐做到了,二人一起助養兒童,轉眼已是二十載。她們的善行持續多年,宛如一條生生不息的河流,以孕育生命為己任。   除了想做善事,黃太二十年前參加助養計劃時,也希望透過此計劃教育子女一顆樂於助人的心,因此她決定帶同子女一起探望受助兒童。「當時期望受助兒童同我嘅仔女能夠互相陪伴,亦希望仔女知道小朋友各有唔同嘅成長背景同歷程。」起初,當時就讀初中的女兒只是以陪伴的角色與媽媽一起探望助養兒童;漸漸地,就讀鄰近中學的黃小姐放學後有時會主動到局內探望,亦愈發享受與小朋友相處的時光,因而在一年後也加入助養行列,並且維持至今。這種「親子助養」的概念令母女二人的關係更為密切,她們經常互相分享助養小朋友的近況,在訪問期間,她們更是三句不離助養兒童。「對我嚟講,行善只喺諗住付出,並唔會期望有回報,但係能夠鼓勵呀女一齊加入助養,幫到有需要嘅小朋友之餘,我同呀女嘅關係都拉近咗,係最意外嘅得著。」原來這一顆在黃太心內種下的種子,也悄悄在女兒心裏萌芽。   輾轉廿年,兩人曾經助養多位小朋友,至今仍然助養的有小慧。小慧今年13歲,黃太及黃小姐在她5歲時開始助養,至今已有八年時光,亦是二人助養時間最長的兒童。黃小姐指,她們的關係十分親密,她透露,小慧每次知道她來探訪都會表現得很興奮,有時候黃小姐有事不能應約,小慧也會有點失望,皆因小慧一直暗自期待及珍惜她們相見的時間。小慧在訪問中比較沉默寡言,但在與黃小姐相處時就如另一人般滔滔不絕地分享,笑容經常掛在面上,問及小慧,她想了又想,最後以「無秘密」形容自己與黃小姐的關係。   河流連綿不斷,川流不息,就好比黃太及黃小姐,堅持行善多年,這份心意由女兒傳承下去。黃小姐從一開始只是單純地跟隨母親到局內探望小朋友,到與母親一同助養,加深親子關係。親子助養令黃太及黃小姐能夠在做善事,幫助有需要的小朋友之餘,同時促進兩人的關係,變得更為親密及融洽。「而家諗返起,會慶幸媽媽當初帶我到保良局探望小朋友,亦都會明白佢當時心入面想我一齊助養嘅心意。」   誠邀你與家人一起助養,體會這份彼此點亮生命的助養情。
一封感謝卡 包含了感謝和肯定

一封感謝卡 包含了感謝和肯定

俊俊在保良局慧妍雅集幼稚園暨幼兒園畢業快將一年,這天放學後與爸爸媽媽一起回到幼稚園探望校長和老師。「你長高了許多呢!」眼前的俊俊不只長高了,說話也成熟了不少。 憶起這三年來俊俊在幼稚園的點點滴滴,俊俊媽媽心中泛起無數感動。「我們是雙職家長,每天都要上班工作,爸爸有時還要OT,好在幼稚園有提供延展服務,我們可以放心將俊俊交託給學校。」俊俊從K1開始,每天課後都會留在學校至六、七時,無奈 疫情突襲,全港學校曾一度停課數月。「疫情初期,我們的確很懊惱,畢竟家中長輩年紀大難以長時間照顧俊俊,慶幸學校靈活彈性的安排,提供託管服務,讓我和爸爸可以繼續上班。」   疫情停課期間,學校持續開放給有需要的學生,當時回校的學生寥寥可數。「由於學校只能提供基本的照顧,每當俊俊做好功課,就會主動幫老師擔任小助手,又不時找我聊天,無論是日常課堂趣事,抑或是心事秘密等都無所不談,使託管的時間過得充實。」成為俊俊最佳玩伴的黃老師道。 俊俊能夠在疫情期間,仍然愉快度過學習旅程,媽媽最感謝校長、各位主任和老師,甚至是校務員姐姐的用心教導和照顧。「即使去年疫情期間,實體上課的日子不多,多得學校的體貼支援,深深感受到學校的關愛。看見俊俊這三年來各方面都有明顯的進步,性格慢熱的他,在學校結識了不少朋友,全賴學校活動教學,令他對身邊的事物充滿好奇心,而且混齡教學,令他學會與不同年齡的小朋友相處,每天放學回到家裡總是會捉著我和爸爸分享學校趣事,又會表演唱歌跳舞,所以俊俊K3畢業時,便親筆將所有感謝說話一字一句寫在卡上,藉此向學校送上最真摯的謝意。」   這封簡單的感謝卡,包含了俊俊一家對學校每一位教職員的感謝和肯定。  
為自己而跑

為自己而跑

保良局馬錦明中學自2017-2018 年度開始推行Poma Run 計劃,鼓勵師生每週四放學後一起街跑,藉運動推廣「正向教育」。學生莊騏駿(阿駿)自小性格文靜,一直對運動缺乏興趣,升中後參加了Poma Run 計劃,才讓他真正「動」起來:「當時全級同學及相識的朋友都參加,所以就跟大家一起玩。」就這樣踏出第一步。   為挑戰而跑 「街跑」聽起來輕鬆,其實要求不低:路程從學校籃球場跑出大街,最少要完成一至兩公里,對沒有運動習慣的阿駿來說,實在有點吃力:「記得有一次太陽很曬,那時步速還未穩定,又熱又累,眼見其他同學已經跑遠,當時有點絕望,幾乎要放棄了。」幸好他做了另一個決定,「但我仍然渴望下次可以跑得更遠,所以必須完成這一次鍛鍊,最後我沒放棄,一直跑到終點。」那一次堅持,成為了阿駿成長的起點。   在教練的指導和老師的鼓勵下,加上恆常的鍛鍊,阿駿從只能跑完一圈,到現在已可完成全程三圈,即大約三公里。一年後,他更獲得全年個人參與獎第二名,「以前我對做運動沒信心,自從取得銀牌後,我認為我可以做到!」真正收穫的,遠遠超過一面獎牌—— 如今阿駿更加入了柔力球表演隊,連帶讀書的心態也更積極,難怪他不忘初衷,「之後我會繼續參加 PomaRun,想獲得更多獎牌和增強運動能力。」那就繼續跑下去吧!